亲爱的母校:
当我收到您发的《启封记忆 共赴未来: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时,内心涌现一股无法形容的激动,脑海不断浮现曾经求学、毕业和初入职场的那些日子。
时光瞬间穿梭至2021年盛夏,当我正羡慕同窗们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自己却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了新疆选调生选拔。最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踏上了驶向昆仑山脚的列车,光荣地成为了喀什地区叶城县乌夏巴什镇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在这片离家乡四千公里的土地上,我学着把“诗与远方”揉进沙漠戈壁的霞光中、田间地头的晨露里、扎根岁月的胡杨精神上。
三年时光被戈壁的风沙镌刻成阶梯。在镇政府办公室凌晨整理材料和报表;在县委宣传部的灯光下打磨过宣传的简报;最终在亚贝希十四村的国旗杆下接过驻村第一书记的担子。记得第一次参加全程维吾尔语版本庭审活动解决群众纠纷时,维吾尔语大部分都听不明白,手心的汗浸湿了答辩调解的A4纸,却让胸前的徽章愈发滚烫。

其实大学的我也曾很贪玩,体育专业课上爱睡觉,课后又爱到处溜玩。但某个黄昏,望着学校图书馆法律书架投下的光影,突然想试试不一样的人生。于是很多同学在备考研究生那年,我抱着非我体育专业的法律书籍,不带目的却又心存侥幸的在图书馆低头痴傻的吸取知识。从大学到工作岗位,当我终于把基层法律服务证、法律职业资格证、律师证摞在单位宿舍的窗台上时,昆仑山下的月光正静静淌过证书的金色徽章。
收到母校曾尧老师发给我的《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优秀校友登记表》那天晚上,我在村委会院子里徘徊了很久,是激动也是惭愧。看着院里百年的核桃树和周边的胡杨树,想起的不是职场曾获得的荣誉与成绩,而是联想起母校运动场上面的林荫大道,那是一条当时走起来很舒服现在却回不去的道路,不知怎的深感愧对母校及老师的挂念与问候。或许是没有学好专业课老师(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游拢教授的课程,还或许是辜负了入党介绍人陆颖教授曾对我升学考研的期许,亦或许是毕业成为职场人士之后还有母校几位老师持续的、主动的关注和勉励……
思绪瞬间回到了2017年夏,大一入学的时候。那时的我内心浮躁,心目中的大学和现实的大学总觉得差距甚大,现在想想一定是高三毕业后电视剧看多了!直到大二我才真正开始喜欢上我的大学,那时我醒悟过来,自己曾经付出得太少,玩得太多,既然没用全力,就要忠于自己的选择,最后是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接纳了我、培养了我!如今再回看过往,当年那张录取通知书简直是命运对我的馈赠!
我深记尚永恒老师教导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由此开启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好奇和历练,参加四川省第十届“我能飞”大学生成功创业者提升培训,我的视野瞬间被开拓;我深记方芳老师和田程化老师的指导与训练,使我连续两年参加了四川省大学生武术套路比赛并获得多项荣誉,自信心越来越强。
感谢母校给我提供了许多机会,让我历练、让我收获、让我成长!从母校学到的知识足以让浮躁的我自立自强!特别感谢唐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送给2017级新生的一句话,他说“再好的大学也有渣子,再烂的大学也同样能出人才!”那一瞬间,我感觉军训的疲惫全然消失,我如此迫切的渴望能成为有用之才,我知道自己很平凡,哪怕成不了才,也一定不会是渣子!

或许我终究成不了惊天动地的英雄,但至少可以成为身边朋友开玩笑口中的“法律阿达西”(哥哥/朋友/老铁),把法律讲成他们听得懂的曲调;当有困难诉求矛盾纠纷时,我的手机号微信号就是大家的热线。和乡亲们相处互助这些细碎的温暖,足以让我充实自得。
此刻,驻村笔记的扉页上仍写着入职那天的自勉:“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温情,以青春之我逐梦喀什,何其有幸,国家提供平台,单位提供舞台,母校扶我上台,扎根祖国西部大好河山,我若做不了参天的胡杨,就当扎根的沙枣,不管水分多少,沉浸在岁月里酿出一点点甜。”在新疆工作的第四个春天,我望着村委会院子里核桃树抽出新芽,突然懂得:优秀从不是奖状上的烫金大字,而是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生活得充实有力量、持续生活成不负初心的模样!
再次感谢母校,也祝愿母校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再铸辉煌!
此致,敬礼!
学生:陈灯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