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出席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他看来,高等教育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1.教育强则国家强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依然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质量的提高靠什么?归根结底靠教育。相比于国际高水准,中国在人才培养上的质量和速度还远远不够。因此,习总书记才会用“更加迫切”、“更加强烈”这样的表述,决心可见一斑。
2.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对高等教育的定位有一个全新的表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最大的实际,也是办学的根本。
3.马克思主义是高校鲜亮底色
毋庸讳言,现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育,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失语”、“僵化”、“边缘”等窘境。
事实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过了历史与实践的考验,常读常新,并不断发展更新。若要抽出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实事求是”,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开放的理论系统;不是坐而论道的空中楼阁,而是与实践紧密结合;不能停在原地吃老本,而是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办学育人过程
四书中的《大学》,开篇就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于“德行”的追求,中国古人孜孜不倦、景行行止。要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
在今天,当我们谈到“德育”的时候,就是在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这24个字,并不是一套抽象的符号,而是有指向的,并且是有土壤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解疑释惑。
5.教师要成为“大先生”
在教师这个行业中,能被称为“先生”,是很高的赞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中国最早的教师,孔子能被尊为圣贤,正是因为他自己的言行高尚。“教书育人”,在书本之外,教师“育人”的责任更重,是为“师道”。
我们人生的前十几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而教师正是这段时光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在老师身上,学生不仅学知识,也是在学做人。
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很重要
党的建设要增强政治意识,在党领导的高校教育工作中,这一点自然也不可或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们塑造正确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的人生方向,成为学生们政治思想上的导师。保障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获得应有的待遇和尊重,则是这一事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