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是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的职能部门,始终以服务学校战略发展、助力教师成长成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根本使命,秉持以人为本、精准高效、创新赋能的工作理念,紧密对接建设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聚焦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职工全周期发展需求,系统推进人才引育、管理改革与服务保障,既是支撑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也是连接学校与教职工的服务中枢,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提供核心人力支撑。部门下设宣思工作科、人事信息科、师资发展科、保障服务科。
一、核心职能: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生态
人事处充分发挥学校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关键环节,打造覆盖教职工“入职-成长-发展-退休”全职业生涯周期的管理服务体系,具体职能如下。
1.战略人才引育: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
作为学校人才工作的“前沿阵地”,人事处紧密围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点建设学科,制定差异化人才引进政策,聚焦行业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三类核心群体,打造精准引才体系,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三聚焦”引才机制:聚焦“高精尖缺”,实施领航学者计划,引进国家级人才、省级领军人才,柔性聘任行业专家;聚焦产教融合,通过产业教授特聘计划,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聚焦人才储备,通过高层次人才专项引进计划、产业导师特聘计划、青年人才储备计划等多元渠道精准引才。
同时,构建“分层分类、精准施策”的培养体系:一是青年教师“青蓝工程”,通过“校内导师传帮带+企业实践锻炼+教学能力竞赛”三维培养模式,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二是骨干教师“名师培育计划”,支持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牵头产业学院建设,培育省级教学团队;三是全员“双师型”转型工程,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企业共建教师实践基地,组织教学能力培训、行业前沿讲座、企业跟岗实践等活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2.科学管理与制度创新:激发组织与人才双重活力
人事处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为导向,系统梳理并动态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覆盖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合同管理等工作的全流程。
此外,进行人事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化人事管理系统,建成智慧人事系统三大平台:一是业务办理平台,实现招聘、考勤、薪酬等常规业务线上办理;二是数据分析平台,建立教职工数字画像系统,精准识别人才特征;三是决策支持平台,自动生成师资结构分析、人才流动预测等报表。
3.服务保障:构建教师发展服务体系
保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建立教职工权益保障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维权体系:一是召开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建立“诉求收集-分类办理-反馈闭环”机制,及时回应薪酬福利、工作条件等合理诉求,依法依规完成社保缴纳、公积金调整、合同续签等工作;二是开通“线上诉求直通车”,实现24小时受理、7个工作日反馈,三是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用工纠纷。
建立教职工成长发展支持体系,对新教师开展“入职第一课”系列培训,对骨干教师实施重点培养计划,对领军人才定制“一人一策”发展方案。
对教职工进行生活关怀服务,协调属地教育部门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联合后勤管理处为教师住宿提供便利;定期组织教职工全面健康体检、开展专项健康讲座,配合工会打造配备健身器材、图书角、休闲茶座的教职工之家,定期开展节日慰问、文体比赛等活动,增强教师归属感与凝聚力。
二、特色与优势:灵活机制下的人才工作创新实践
人事处依托学校机制灵活、响应快速、对接产业紧密的特点,形成三大独特优势:
1.用人机制“活”:打破边界聚人才
突破固化思维限制,采用全职引进、柔性聘用、项目合作等多元用工模式:全职引进核心师资,柔性聘请行业龙头企业高管、科研院所专家担任兼职教授,通过项目合作吸纳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考核机制,教职工进行“业绩+潜力”双维度评估,确保师资队伍活力。
2.产教融合“深”:校企协同育人才
依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资源,人事处联合二级学院、行业协会共建“人才共引共育共用”平台,实现企业技术专家与校内教师双向流动:联合培养产业导师,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推动教师到合作企业跟岗实践,企业专家参与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真正实现“教学-实践-就业”无缝衔接。
3.服务效能“高”:精准高效留人才
坚持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原则,针对职称评审、绩效分配等热点问题,提前开展政策解读会、操作培训班,确保政策落地零误差;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指定专人对接落户、档案迁移、子女入学等事宜,为高层次人才办理相关手续,切实做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不仅是学校人事管理的执行者,更是教师成长的同行者、学校事业发展的合伙人。我们始终坚信,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未来,将持续深化“党建+人才”双轮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着力打造引得进、育得强、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生态,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