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9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2020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新冠肺炎疫情叠加诸多因素给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今年,四川省有48万余名高校生毕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冲击,早前,四川省7个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条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
,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我省各师范类高校也纷纷出招,多举措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师范类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云升学、云求职这届毕业生很难!
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截至3月31日,自2月3日(春节假期结束)以来,活跃求职的2020年应届生较去年同比增加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却下降了22%;同时,作为应届生岗位创造主体的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了60%。较之去年,市场中应届生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2020届毕业生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这届毕业生很难,但他们从未放弃。
1、“宅”家“云求职”,勇敢面对挑战
西南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圆圆,在秋招的时候没能拿到心仪的offer,本打算一定要在春招好好表现,却没想到回家过完年,就只能“运筹帷幄之中”,以期“决胜千里之外”了。
2月底,企业陆续复工,艰难的春招也拉开了序幕。包括西财在内的全国高校联合了各家企业与招聘平台,持续不断地推出线上招聘会、双选会。
但是线上招聘并不如圆圆一开始期望的那样顺利。参加线上招聘会的企业不算少,但是反馈很慢,更有几家企业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应。后来圆圆发现,一些有自己招聘渠道的企业,比如一些国企,通过招聘平台是无法投递的,只能从他们的官网投递才可以。
万幸的是,圆圆最终找到了工作。“总的来说,线上的招聘会的体验一般。”圆圆告诉记者,因为不能去现场,无法体验公司的氛围、办公环境,与未来的领导、同事接触的机会就没有。并且,面试结果也出得比较慢,每个候选人都要面试,自己却完全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人;也遇到过延迟面试时间的情况。
但是线上的招聘形式也并非毫无优点。省时是第一点,不用去到现场,直接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面试。同时,准备也可以更充分,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写下来,也减缓了紧张感。再次,线上招聘一般不会组织“群面”,这样大家都能获得和HR单独对话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增加了公平性。
“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讲,视频面试没有线下那么大的压力,因为看不到有多少人在竞争,也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学历、经历等都比我好。”圆圆表示。
圆圆虽然在一月初就完成了论文初稿,但是也经历了三月份修改论文和找工作同时进行的“魔鬼时期”,好在目前都已基本落实。阳光日盛,告别校园的那一天也快要到来了。
2、独居三个月,为梦想而奋斗
“学校层面不再统一组织外语笔试。”返校的第8天,小越收到了四川大学调整2020年博士招生考核方式的通知。今年,四川大学的博士招考不再统一组织外语笔试,校内各招生单位根据材料评议成绩,按相关规定确定复试名单,直接进入复试程序。
按往年惯例,博士招生的笔试会在三月举行。上学期期末,小越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回一趟远在河北的家,过完春节,马上返校。
然而,疫情爆发了。除了电脑,小越任何学习资料都没带回家。小越家住河北农村,家里除了父母、哥嫂,还有整天粘着她玩的两个小侄女。四间瓦房,两铺火炕,竟没有一处可以学习的私人空间;每天晚上九十点钟,等家人都睡了,小越才能挑灯夜战一两小时。
于是,小越毅然决定返回成都,住在表哥还没有完全装修好的家里。这里只有最基本的床、桌等家具,锅碗瓢盆等都需要小越自己置办。小越回忆着说,“有个清净的地方我就知足了,哪里还有别的要求。”
独居的三个月里,小越每天上午测量一次体温,按时在学校的健康系统打卡。不比在学校有便利的学习和用餐环境,每一顿饭从处理食材到收拾碗筷,都十分耗费时间。而且,尽管不能回学校,教研室的学术活动却依然不停,小越的复习就时常被打扰。复习不顺、生活不便,再加上没人能说说话,小越不时陷入烦躁的状态,“我真的感觉自己都快要抑郁了。”
终于,学校发出了返校通知,小越在5月初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宿舍。“现在图书馆开放了,食堂也有套餐供应。虽然进出受限,但真的要比一个人住好太多。最关键的是每天能见到同学,跟他们说说话,压力都要小很多。”返校之后,小越的状态越来越好。
看着调整博士招生考核方式的通知,小越心想,取消英语初试,就意味着少了一次被淘汰的可能;从前为教研室工作,也给自己心仪的老师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样一来,成功考上的概率就大了许多。
3、大家都很“难”,但绝不放弃
日前,四川省教育厅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包括协调企业的招聘时间,拓宽毕业生去路如兵役扩征、研究生及专升本扩招,指导各高校开展“云招聘”等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圆圆就告诉记者,春招的时候,辅导员建立的求职群有20个人,到现在大部分都已签约。没有签的同学也都在努力找工作,还有的同学签了约,但不满意,也在继续找。“大家都很积极。”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届毕业生飞飞,也乘着今年研究生扩招的政策,终于看到了继续求学的希望。今年是飞飞考研的第三战,尽管没有如愿考上川大华西,但她迅速联系了有调剂希望的其他学校,因为招生名额的增加,云南中医大、湖南中医大、山东中医大都先后有老师向她抛出橄榄枝。
疫情对制造业、服务业的企业的影响尤为重大,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受影响则相对较小,据成都某公司HR透露,公司为2020届应届生设置的岗位,如软件工程师、ic设计工程师已全部招满,总共录用了20名左右的应届生,占此次招聘计划人数的三分之二。这位HR表示,“一方面,因为岗位类型的原因,线上的方式也不会影响我们对应聘者的考察。另一方面,政府会给中小微企业一些补贴,分担了社保中原应由公司承担的部分,也缓解了资金方面的压力。”
二、力度大、名额多,挖掘国有企业招聘潜力。
省属、地方国有企业积极挖掘潜力,合理安排调整用工资源,今明两年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鼓励支持中央在川企业扩大对我省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规模。
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作用
大力挖掘卫生防疫、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领域就业岗位潜力,对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1、扩大基层项目招募规模
2020年,招募“三支一扶”计划1500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3000人;招录农村“特岗计划”教师2300人;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24500人,对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鼓励各地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发一批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招用高校毕业生。
2、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力度
今明两年,在公务员招录中,根据编制限额和职位空缺情况,进一步提高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录比例,增加招录人数,加大事业单位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基层事业单位在核准的空缺岗位内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力度,省属、市属事业单位可结合岗位特点和实际,公开招聘无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聘用后5年内须安排到基层锻炼2年。
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贫困县和革命老区的县、乡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规定,分别面向本科、专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考核招聘。对在我省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的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直接考核聘用到服务所在地有关事业单位。
3、扩大招生入伍规模
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规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到20000名,普通高校“专升本”计划增加到32000名,扩大大学生应征入伍规模,健全落实参军入伍激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高一次性入伍奖励金标准,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至60%。
4、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经历可作为实习经历,并可折算为实习学分。高校毕业生申办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按规定享受注册登记改革、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专项政策扶持,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相关科技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免除反担保要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领办、创办农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5、扩大就业见习规模
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2020年就业见习规模扩大至13000人,对因疫情影响见习暂时中断的,相应延长见习单位补贴期限。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实施“双城青才计划”,持续开展“逐梦计划”四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6、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2020年,将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帮扶规模扩大至30000人,按600元/人的标准给予帮扶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标准提高为1500元/人,并将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纳入发放范围。
7、改进就业手续办理方式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试行网上签约,支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主要通过网络渠道办理就业协议签备手续。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变更手续,试行网络化服务。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为毕业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等不法行为,并予以严厉打击。
8、适当延迟录用接收
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体检和签约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的应届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
三、搭平台 拓渠道
为了获取到更多的招聘信息和应聘岗位,乐山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下称“乐山师范招就处”)主动出击,组织毕业班辅导员与1000多家用人单位通过电话逐一发出邀请,校友办通过地方校友会积极收集岗位,挖掘就业渠道。
“要破解师范生就业难的现状,最关键、最基础性的工作是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打通就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端。”乐山师范招就处副处长黄显刚在对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后表示,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就无从谈起。
目前,受疫情影响,总的来说是供给大于需求,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但疫情是短暂的,只有积极作为,主动寻找收集需求市场,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
截至4月份,2020年乐山师范先后举办5场空中双选会,428家单位参会,提供1242个职位,招聘人数15809人,毕业生共投递简历6411份;利用网站、微信公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做好就业政策解读,收集和推广各类网络招聘,全方位多渠道保障学生就业。
“凭什么让企业找上门来?”绵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下称“绵阳师范招就处”)就业科科长郭佳说,疫情发生以来,绵阳师范创新就业工作思路,从掌握的资源中,主动作为,寻找收集企业的招聘信息,并为企业开展线上招聘搭建平台,提供支持,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近日,绵阳师范联合省内六所师范院校开展空中双选会,增加就业岗位供给。此外,绵阳师范招就处还充分发挥校地合作单位、校友企业和工会组织等各种资源力量,建立一个豪华阵容的“用人数据库”,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确保线上就业市场充分供给,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自2月开始,截至4月底,绵阳师范学院共计举办在线招聘专场会6场次提供就业职位1745个,招聘人数31223人,“我校2020届师范类毕业生在2500人左右,现有相关岗位数和毕业生比为12∶1。”郭佳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20年,在绵阳师范仍然可见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成都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下称“成都师范招就处)处长覃玉荣介绍,学校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中介所”,不仅充分利用全校教职工及校友等多方资源,广泛收集就业信息,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
1、搭好“互联网+就业”线上云平台、保证就业工作不掉线
疫情期间,成都师范顺势而为,主动出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就业阵地从“线下”转为“线上”,通过“互联网+就业”搭好就业云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助推就业,保证就业工作不掉线。
“为不让一个毕业生掉队,帮助每名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归宿。”覃玉荣说,学校采取“互联网+就业”的模式,搭建“云平台”,精准发力,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建立网上就业平台,开展网上就业指导,优化毕业手续的办理流程,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资源和更好的就业服务。
四川师范大学(下称“四川师大”)自疫情发生以来,学校依托“雨课堂”平台开展网上就业服务、拓宽就业和升学渠道、强化就业困难帮扶等工作,使毕业生在家防疫也不离学校的帮扶指导。
“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学生还出现了就业焦虑的现象。”四川师大招就处副处长张来山说。针对这一现象,学校积极通过网络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一方面,依托“雨课堂”线上平台,帮助学生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并开展就业能力与求职过程指导,及时将教育部门就业政策、网络双选会和各类就业信息推送给2020届毕业生。
另一方面,四川师大还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开展了2期“师范类考研复试专题讲座”,帮助即将参加考研复试和教师公招考试的毕业生提高考试成功率。
针对学生出现的就业焦虑现象,绵阳师范学院及时升级调试线上招聘系统,搭好“互联网+就业”线上云平台,保证就业工作不掉线,提供在线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线上咨询,为学生提供线上简历诊断和完善等服务。
2、聚焦学生需求、“精准帮扶”让学生求职踏入快车道
疫情发生以后,乐山师院通过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摸底调查,明确了聚焦学生需求,靶向定制的就业工作思路,通过“一生一策”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掌握毕业生思想状况,及时了解、努力解决他们在求职等方面困难,并帮他们坚定信心,让学生求职踏入快车道。
“毕业选择和约束各不相同,所学专业特色各异,毕业生的职业取向也呈现较大差异,这决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聚焦学生的需求,因人而异。”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下称“成大师范学院”)院长肖红说。
成大师范学院利用大数据建立学生数据库,掌握毕业生就业意向和面临的困难,精准地逐一分析,一人一策,每周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一对一指导,解决就业难题和困惑,利用教师自己的资源,推荐和帮助就业,让学生求职之路驶上快车道。
肖红表示,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做两手准备,直面现实,放低姿态,先就业,再择业,最终还要引导毕业生去突围,实现高质量就业。
为走出“就业难”的困境,绵阳师范学院通过院系班级等渠道,对2020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与需求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了解毕业生需求。同时,还在“精准帮扶”上发力,引导毕业生找准职业定位,以“一人一策”等方式,加强个性化指导,旨在“靶向”帮扶学生就业。
“不管是积极寻找收集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还是搭建线上就业云平台、对接学生需求精准帮扶指导,学校就是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在求职路上掉队,让学生在家防疫期间,工作机会也不少。”郭佳说。